文章
熱點新聞
動漫影音
綜合推薦
心靈語錄
明星
老年生活
獅城資訊
老照片
從《你的名字》到《鈴芽之旅》,新海誠的「成熟」與「思考」
2023/04/17

說起日本動畫電影導演,相信很多人都能想到新海誠的名字。這位當年從知名游戲公司Falcom離職的追逐動畫夢的青年如今已是日本動畫電影導演中的翹楚。從《秒速5厘米》到《言葉之庭》,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不知不覺中新海誠已在自己夢想的領域深耕二十余年。

其作品獨具特色的精致畫面與超現實的情節早已走進了很多粉絲的心中。距離天氣之子上映時隔三年后的2022年,新海誠再一次帶來了全新的作品——《鈴芽之旅》。我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影片,在感受到新海誠那熟悉的作品風格的同時,似乎也察覺到了那一絲不同于往日的變化。

《秒速5厘米》是很多人認識新海誠的開端

《鈴芽之旅》是新海誠自《你的名字》以來推出的第三部轉型商業動畫電影,也是第三部將災難融入到故事背景的作品。新海誠的每一部作品都深深地印刻著他本人的創作變化。而在《鈴芽之旅》中,帶給我巨大震撼的不再是精美的畫面,也不再是動人的配樂,而是新海誠在新作中所反映出的「成熟」與「思考」。本次借著《鈴芽之旅》在大陸院線的成功,來談談這部新作與新海誠的創作變化。

《鈴芽之旅》宣傳封面

一、音樂與畫面依然是本作最亮眼的元素

音樂與畫面似乎是新海誠動畫電影最好的傳承,時至今日依然在《鈴芽之旅》中保持著超高的水準。《鈴芽之旅》的故事并未脫離現實,但由五彩斑斕的光影編織的充滿幻想感的畫面依然得以保留。每一個鏡頭都在記錄這個精致世界與人物情感的瞬間,讓觀眾在這場色彩變幻的演出中享受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新海誠依然是那位「壁紙狂魔」,用他理想中的畫面續寫著自己在內心深處構思的故事。

《鈴芽之旅》中出色的鏡頭與精美的畫面

在新海誠的鏡頭中似乎可以理解人物的情感而音樂作為新海誠理想電影的另一個重要元素,也在《鈴芽之旅》中延續的較高的質量。由十明演唱的主題曲《すずめ》(中譯《鈴芽》)有著近乎穿透靈魂力量的歌聲。而由野田洋次郎演唱的片尾曲《カナタハルカ》(中譯《遙遠的彼方》)似乎也成為了這段旅行最好的總結。在《鈴芽之旅》中,新海誠依然做到了音樂與畫面的完美融合,使得這部作品越發有著屬于他的「味道」。

二、鈴芽的旅程蘊含著新海誠的「成熟」與「思考」

熟悉新海誠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擅長描寫超脫于現實的理想故事的導演。在新海誠的故事中身處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似乎能夠超脫于這個凡塵俗世,在回歸世界與自然中找尋到理想的位面。人們常常將新海誠的作品歸類為「世界系」文學,這種將主角超脫于現實社會,置身于世界之上的作品似乎就是新海誠導演自己理想的體現。

《你的名字》中瀧與三葉相見的這一幕正是世界系的體現

然而《鈴芽之旅》似乎已經在這方面有所轉變了。《你的名字》中新海誠用這種世界系文學通過夢境構建出一個結緣的故事。《天氣之子》則以「晴天女孩」世界系設定展現了少年為救回少女而做出的對世俗「正確選擇」的反抗。如果說災難三部曲中的前兩部作品新海誠仍然保留著自己一貫的男女主視角,用理想的思考構建一個超現實主義的故事的話,《鈴芽之旅》似乎是新海誠回歸現實的開始。

帆高放棄消除災難而選擇救回陽菜,正是對世俗反抗的一種表現。

在《鈴芽之旅》中新海誠第一次真正將視角聚焦于女主角鈴芽一人,拋開了在他的世界系作品里未曾改變的男女主視角,將作品的重心從男生與女生之間的情感轉移到主角自身的成長上。本作以公路片的形式,讓鈴芽在一場漫長的旅途中邂逅了諸多陌生人,找回了曾經的記憶,并在旅途的最后對人生產生了新的認知。

這樣一個旅行的故事似乎本身就充滿著現實的意味。在路途中邂逅他人,在陌生的環境下頓生新的人生感悟正是我們日常的寫照。當然《鈴芽之旅》仍然沒有脫離新海誠一貫的世界系文學的框架。以「蚓厄」、「要石」、「關門」為代表的超現實主義元素仍然構建出了一個充滿幻想感的故事。但這一次,新海誠在《鈴芽之旅》中似乎不再將故事落腳于理想,而是在角色的思考成長中回歸現實。

芹澤的驅車行駛與車載音樂頗有公路片的感覺

環姨媽與鈴芽的這段和解也是鈴芽成長旅程的一部分,理想與現實從來都是藝術創作的重要元素。而告別理想回歸現實正是一種創作「成熟」的體現。新海誠在《鈴芽之旅》中開始回歸現實主義的創作轉變在特典小冊子中似乎就能找到原因。

其一是年齡的增長。新海誠已身處知天命的年齡,擁有著自己的家庭與生活。在人生歷程已走過大半的這個年齡段,新海誠恐怕已無法再回歸到那個充滿理想與幻想的時代。專注當下、回歸現實是他現在對生活乃至創作最深刻地理解,這也成為了《鈴芽之旅》的故事核心。其二是現實環境的巨變。從2011年關東大海嘯到《鈴芽之旅》誕生前的新冠疫情,日本人口的銳減與災難的不斷侵襲都沖擊著新海誠的內心深處。

于是,從《你的名字》開始,災難成為了他作品里的故事背景。乃至到《鈴芽之旅》中,災難依然是鈴芽成長歷程的一部分。災難成為了新海誠將創作回歸現實、對現實深刻思考、將思考以作品的形式帶給他人的生動注腳。《鈴芽之旅》似乎還是那個熟悉的新海誠作品的味道,只是在不知不覺中新海誠已經踏出了回歸現實主義的第一步,開始了自己藝術創作「成熟」與「思考」的轉型。

如今的新海誠在訪談中已有了一絲沉穩與成熟。

三、故事創作的問題仍是本作的最大遺憾

從《云之彼端》、《秒速5厘米》到如今的《你的名字》、《鈴芽之旅》。新海誠一直都不是一個專注于故事細節的導演。新海誠更想創作的作品是一個寓情于景的故事。通過大量的鏡頭與精致的畫面演出,來達到觀眾與人物的共情。而對于故事本身,新海誠在創作中往往喜歡忽略一些與故事主題無關的細節,在保留故事大框架的基礎上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音樂和動畫本身的創作。這是一個有著鮮明特色的創作思路,但對一個面向大眾的商業動畫來說幾乎是一個災難。

從《你的名字》開始,新海誠的動畫不再只面向他的粉絲,而是面向大眾,面向更多接觸動畫較少的普通人。故事本身將會是普通觀眾了解這種陌生藝術形式的最直接的方式。而故事細節的缺失與電影故事節奏的問題都會成為觀眾難以接受動畫作品的原因。這樣的問題在《鈴芽之旅》尤為突出。

《秒速5厘米》比起一個愛情故事更像是對青春歷程的記錄

《鈴芽之旅》的故事創作問題我的直觀感受有兩點:一是部分故事情節推進太快。二是故事細節的大量缺失。關于部分故事情節推進過快的問題,其實在本作的前十分鐘的故事開場部分展現得尤為突出。從鈴芽與草太的相遇到意外打開封印之門被迫開始這場拯救的旅程,作品只用了不到10分鐘的時間。

在開場短短的十分鐘讓鈴芽的生活發生了巨變,并投入了巨大的信息量,這是一般人所無法承受的。盡管這個故事有著意外、超現實一般的設定,但如此迅速地開場并直奔主題仍讓我感覺本作缺少了一些應有的故事鋪墊,嚴重地影響了作品開場的觀看體驗。

《鈴芽之旅》開場很快就直奔了「門」這個主題

如果說故事節奏過快還僅僅影響了本作開頭的觀看體驗的話,那麼故事細節的缺失則真正地滲透于作品的每一個角落,導致《鈴芽之旅》的口碑走向兩極分化。男主角草太自身的描寫過于匱乏,導致了男女主角在后期情感互動顯得十分生硬;環姨媽在旅館中的突然爆發雖然符合邏輯,但也頗有突兀的感覺;全程引導鈴芽開始這場漫長旅程的「大臣」也因為自身缺乏更多的信息展現而在故事中的行動顯得得有些奇怪。

本作大量缺失的故事細節帶來了諸如故事情節生硬、人物行動突兀、角色形象缺乏立體感等諸多問題。然而,本作其實并沒有在故事創作階段遺漏關鍵信息。閱讀本作的特典小冊子——《新海誠本》后就不難發現,新海誠在創作階段都有詳細考慮過這些故事的細節。

作為觀影特典的《新海誠本》其實補充了本作缺失的大量信量,但一部電影的成功不應該依靠這些設定集來達成。在有限的2小時時長中,新海誠似乎想顧及這個故事的很多方面,但又沒有能夠權衡好這些內容,導致在本作的演出中其實為觀眾帶來了相當多的困惑與不解。故事細節的缺失導致了《鈴芽之旅》在敘事方面的失敗,也成為了很多人認為本作不如《你的名字》的原因。

可以看得出來,《你的名字》依然是新海誠敘事方面最好的作品。

結語

《鈴芽之旅》作為新海誠導演的最新作品,是一部依然有著屬于他鮮明風格的動畫。光影交錯的華麗畫面與動聽的配樂相得益彰,作為新海誠動畫電影的傳承元素繼續保持著超高的水準。而本作在故事創作方面的一些舍棄也成為了新海誠電影的另一傳承。在這部講述人物成長的《鈴芽之旅》中新海誠依然沒有在敘事方面能夠做到很好地突破,讓《鈴芽之旅》在故事本身的討論度上甚至沒有能夠超越前作《你的名字》。

但無論本作的功過得失,新海誠導演在《鈴芽之旅》中已經邁出了向現實主義轉型的關鍵一步。在創作「成熟」與「思考」中,如今已不再年輕的新海誠也像很多創作者一樣慢慢走出理想的天空,開始擁抱現實的世界。而這又何嘗不是一個新的看點呢?又一個三年之后,新海誠能否在這種轉變下帶來更大的突破,用更好的故事創作開啟屬于自己的現實主義時代作品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文:清風飄月。


員工拿下600萬訂單,老闆獎勵一份大「禮」,隔天員工就辭職了
2023/06/01
上司看不慣你,你又鬥不過他時,不妨做到以下三點!
2023/06/01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想賺錢,要讓自己看起來值錢,請丟掉幾個不值錢的習慣,一定能成大事
2023/06/01
不要低估一個四十歲還好看的女人,能做到3件事很難!
2023/06/01
識人術:人群中,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有這兩個特徵!
2023/06/01
心理學:總喜歡「戴手錶」的人,往往不是一般的人!
2023/06/01
這五種媽媽看似是愛孩子,其實是「無能」的表現,愿你不在其中
2023/06/01
500人的分享群,他們在群里鑒賞被活體[偷.拍]的女孩
2023/05/30
活得越簡單的女人,往往越是厲害!
2023/05/30
巴菲特的忠告:一個人變富前,往往會對三類事「無情」
2023/05/30